书评:台阶,消不消失?——《消失的13级台阶》 Book review

本文共有1648个字,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。 An estimated 6 minutes are required for reading this article with 1,648 words. 

在日本,检察官起草的《死刑执行提案》要通过13名各级官员的审查,从死刑判决到死刑执行也需要13道手续,仿佛将被处以极刑的死刑犯所面临的人生最后阶段的13级台阶。一桩10年前的双尸凶杀案、等待被执行死刑却坚称自己无罪的刑犯、有心为囚犯昭雪冤案的资深看守管教官、曾犯杀人罪刚刚假释出狱的年轻人、为解开“消失的”新线索的谜底而提供赏金的神秘人……虽然光看书名您也许就能感受到一点离奇和悬念,《消失的13级台阶》,显然有着比其题名更吸引人的悬疑元素。而且,随着故事情节的铺开,您会很快发现这“消失的13级台阶”实际上一语双关、意味深长。

作者高野和明是日本作家兼编剧,《消失的13级台阶》是他的出道作品,于2001年首次出版,便获得了日本推理小说最高的荣誉“江户川乱步奖”,可谓出道即巅峰。《消失的13级台阶》引人入胜之处不仅在于重重递进的悬念此起彼伏,更胜在意料之外的反转细思之下也在情理之中;紧张气氛的营造和紧凑的事件推进节奏,会使读者很自然地代入处境、与主人公一同拨开迷雾。

小说人物树原亮作为10年前双人命案的凶手已被判处死刑:案发当天他因在事发地附近发生摩托车交通事故导致逆行性遗忘,丧失了部分记忆;尽管凶器的下落至今依然成谜,警方还是依据在其身上检测出死者血迹并搜出死者相关物品,将其定为唯一嫌疑罪犯而逮捕。十年来,由于声称自己没有杀人,因而没有悔罪表现,经四次请求重审及上诉均被驳回,现如今,树原亮正等待着踏上那“13级台阶”——死刑判决书下达。最近,他突然恢复了部分记忆,记得当时“顺着台阶往上爬来着”。

小说主人公南乡正二是监狱惩戒处理官(管教官),最近接受了一个律师事务所的任务:正是基于监狱里树原亮的“记忆新线索”,为这位死刑犯的第五次请求重审收集证据。为此,他找来因伤害致死罪服刑将满、刚被假释出狱的三上纯一拍档开展工作。十年前的凶杀案当天三上纯一恰好也身处案发所在地,而两年前其伤害致死的被害人也是当地人,这之间应该不仅是一种巧合……至于律所的委托人是谁?在此留下一个悬念。

案发后众多警力出动地毯式搜索都没有发现的“台阶”,是怎么消失的?如今又应当如何找出来?如果找到了“消失了”10年的仅有的“台阶”线索且能顺藤摸瓜把当年凶杀案的真相还原、证实树原亮是无辜的话,那么摆在他面前的死刑“台阶”也就自然“消失”了。此消彼长,“消失的13级台阶”在此处微妙交汇。

作者在展开叙事、推动情节的同时,不吝通过故事各色人物的想法、自白、对话、行为等深入探讨了司法、刑罚制度,令小说立意更高、发人深省。

小说里引用了德国哲学家康德“只有绝对报应才是正义的”的观点,来加持南乡正二在其职业生涯初期亲手处死死刑犯的信念的正义性。而后,又通过参事官的内心独白表达了“刑法用它的强制力来保卫的正义,其实并不公正”、“人在正义的名义下审判另一个人的时候,所谓的正义并不存在普遍的标准”的观点。显然,作者是刑法目的刑论的支持者,并借南乡正二感悟出“让自己感到左右为难的东西是什么”:那个严格的行刑管理条例,表面标榜教育刑主义,实际上是对囚犯严加管制,完全是一种形式与内容分裂的管教方针。

的确,这世界上哪有完全的、彻底的、绝对的正义呢?正因为个体的立场各异,事物状况才是相对的。在法治社会,只要按照法律体系公正审判量刑,杀人犯哪怕没有被判死刑,也是合规的;然而在被害者遗属的眼中,只有一命换一命、杀人偿命才是他们认定的公平,国家机器并不能伸张正义,便有可能诱发动用私刑;但是,如果认可私刑,社会又会陷于无穷无尽的、愈演愈烈的、秩序失控的复仇状态。正如无法实现绝对理想化的状态一样,咱们也应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状,在相对公平的大环境中适时调整自我心态,看开点、不钻牛角尖。

尽管在这部归类为社会派推理的小说中,诡计设计、推理解构等本格派推理小说迷们奉为圭臬的桥段不算出彩,严格来讲应算作一部悬疑小说,但是贯穿故事线的赏金供主及杀人真凶身份在最后二次反转的设定、作者对角色思想活动、举止动作等的生动的细节描写令人印象深刻,无不成为这部小说可圈可点的闪光点。

本文完 The end
CC-BY-NC-SA

本图文音视频系周至道原创作品,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 (CC BY-NC-SA 4.0)契据发布。转载请注明出处原链接及作者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