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共有2892个字,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。 An estimated 10 minutes are required for reading this article with 2,892 words.
人类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才进食呢?答案是“生存”。更正确一点来说,是“希望活得健康又快乐”。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人类似乎对于吃进肚子的东西,一点也不关心。
听到“纳豆有益健康”,就到超市搜刮纳豆;听说“优格对肠道有益”,就餐餐猛吃优格。当然,愿意接受并尝试各种健康资讯,固然是一件好事,问题是,获取资讯后,我们是否用自己的头脑消化思考,这项资讯“真的正确吗?”或“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吗?”培养独立思考的脑袋,而不被资讯牵着鼻子走,才是追求健康与快乐的不二法门。任何健康资讯都必须经过思考,不可盲目接受。
胰岛素如何将血液中的葡萄糖送往细胞呢?答案是藉由与细胞膜的受体结合,以顺利提供细胞养分。一旦脂肪增加过多,此受体便会遭到脂肪覆盖,无法顺利结合。当胰岛素无法将葡萄糖送进细胞内时,血糖自然无法下降。
此时,大脑会以为“胰岛素分泌不足”,于是继续要求胰脏分泌胰岛素。但即便如此,只要脂肪持续包覆着受体,葡萄糖就永远无法进入细胞中,最后导致葡萄糖滞留于血液内,形成高血糖。
正常的血液含糖量大约是80-120mg/dl,也就是大约每一升的血液含有一克的糖。依平均值来看,每个人的血液量约为四升,也就是说,血液中只要含有四克的糖就足够;而四克的糖分大约等于一颗方糖,因此,基本上,“一颗方糖的糖量”就足够使人维持在健康状态。如果碳水化合物的味道如同方糖一样的甜,我们便能察觉糖分的存在,但是,碳水化合物并不像方糖一样带有明显的甜味,即使吃进嘴里也不会有“正在摄取糖分”的感觉,这也正是碳水化合物最可怕的陷阱。
痛风的成因来自尿酸的原料,即嘌呤。嘌呤大约有七成是由人体自行制造,另外三成由食物中摄取,因此痛风患者必须避免摄取高嘌呤值的食物。但仅限制摄取高嘌呤值的食物,就某种意义上来说,是一种无知之举。
嘌呤在肝脏内被分解为尿酸后,会透过肾脏,经由尿液将其排出体外。一旦身体“排除尿酸”的机制出现问题,就会引发高尿酸血症。换句话说,“痛风”是一种因肾脏的尿酸排泄机能不良所引发的疾病,而阻碍其机能正常运作的元凶,事实上是“脂肪”,和高血压的成因相似。
基本上,胆固醇值无论多高,只要能够顺畅地通过血管,都不会造成任何风险。唯有胆固醇附着在血管壁上,才可能导致血管阻塞,甚至破裂。胆固醇附着在血管壁上的原因之一,是因为“摄取糖分”使得血液中的细菌大量增加,伤害血管内壁,造成其凹凸不平,于是胆固醇便会附着在损伤的部位,形成动脉硬化。
免疫力为什么会失衡呢?可能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最常见的是“自律神经失调”。自律神经主要分成两种,一种是从早上到中午时段,负责活络身心活动的“交感神经”;另一种则是在傍晚到夜晚时段,负责让身体放松的“副交感神经”。两者若能平衡切换,便能保持身心平衡。
一旦摄取糖分,身体便会大量分泌胰岛素,同时刺激交感神经的运作,导致自律神经失调。副交感神经活跃时,是免疫力的最佳状态。若忽略这点,对糖分不忌口,将使交感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,导致免疫系统失衡。
“糖”,是癌细胞的最爱!体内的糖分过多时,容易成为癌细胞的温床。因为癌细胞是以“葡萄糖”为营养源进行增生,藉由断糖饮食法,便能截断癌细胞的营养来源,减缓其扩散范围与速度。
真正的减肥,不是减轻体重,而是减少肥胖的来源即“体脂肪”。体脂肪降低后,体重自然会下降,这才是真正的健康瘦身,也是唯一不复胖的理想形式。如果一直误解这点,不仅一辈子都瘦不下来,更可能踏上“代谢症候群-糖尿病-动脉硬化-心肌梗塞”的恐怖轨道,千万不可忽视。为了达成这个目的,除了“减少体内原有的体脂肪”,同时也要“避免新的体脂肪囤积体内”,并将身体打造成不易堆积脂肪、容易燃烧热量的“易瘦体质”。

胆固醇是构成人体六十兆个细胞的细胞膜原料,也是构成各种荷尔蒙或胆酸的原料。胆固醇对人体而言非常重要,甚至需要由人体的肝脏自行制造。事实上,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量,只占了人体的五分之一,因此摄取含优良胆固醇的食物,反而可有效降低肝脏的负担。
长期吃素,容易营养失调。单就“断糖”的角度而言,吃素会使体内的蛋白质或脂肪量严重不足;且部分蔬果的含糖量极高,虽然能减轻体重,但是否能健康瘦身,却是未知数。
断糖的重点之一,是必须增加肉类或海鲜类的蛋白质摄取量。然而,此类食物不易消化,于是,提升个人消化功能也显得格外重要。起床后第一件事:先饮用温开水,可促进肠道蠕动,增加便意,使肠道的代谢更顺畅,吸收效果自然提升。

睡眠不足、心理压力、暴饮暴食或抽烟等习惯,会使体内形成自由基。“自由基”是一种老化物质,会造成细胞氧化。细胞因氧化而受到损害,逐渐失去原有的机能,陆续死亡后,也会加快老化速度。此外,容易伤害身体的“活性氧”,及与自由基相似的一种老化物质,即“末期糖基化终产物”,也是造成细胞老化的主因。
“末期糖基化终产物”是一种“蛋白质和糖受热后生成的物质”,会引起血管产生发炎反应,进而造成器官病变,是具有强烈毒性的物质。一旦摄取过多的糖,将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过剩,“糖”就会附着在构成身体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上,再经由体温的加热引起糖化现象。
特别是糖尿病患者,由于体内的糖分较多,容易形成末期糖基化终产物。一旦病情恶化,糖化蛋白质将更容易堆积在体内或眼睛的水晶体、角膜或视网膜上,造成白内障;或是附着在肾脏黏膜或神经末端,导致肾衰竭或神经病变。此外,末期糖基化终产物还会制造同为老化物质的“活性氧”,增加身体的氧化压力。
“胶原蛋白”是维持肌肤紧实或弹力的重要成分,一旦胶原蛋白开始糖化,肌肤会显得干燥松弛,皱纹也会越来越多,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“臭老”。如果血管内含有充足的胶原蛋白,便能维持柔软度与弹性,配合血流自由地伸缩,达到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。
相反地,当“胶原蛋白”被末期糖基化终产物破坏,失去柔软度和弹性时,血管就会变得脆弱不堪。如此一来,血管内形成血栓、阻碍血液循环的可能性大幅提升。更可怕的是,若末期糖基化终产物堆积在血管内壁,甚至会引发动脉硬化,导致脑中风或心肌梗塞等要命疾病。
“胶原蛋白”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核心,同时也扮演着锁住钙质或矿物质的“统合角色”。因此,不论补充多少钙质或矿物质,只要体内缺乏胶原蛋白,骨骼的强度就会衰退,引发骨质疏松症等疾病。此外,扮演骨骼间缓冲地带的关节软骨,其成分约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胶原蛋白,一旦遭到破坏,关节软骨也会受损,导致骨骼相互摩擦碰撞,引起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。
只要持续运动三个月,不仅可降低体脂肪,连四肢末梢的微血管都会增加二十倍以上。如此一来,“氧气”将更容易随血液被运送至体内各处,有效缓解手脚冰冷的症状,还可提升免疫力。
“高血压”是因为糖分摄取过量导致体脂肪增加,体脂肪又阻碍肾脏排除盐分的功能所致。原本盐分进入人体后,可经由肾脏过滤,再由尿液排出体外,当这个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时,最终即导致高血压。此外,当糖分摄取过量,使人处在胰岛素大量释放的状态时,胰岛素的兴奋作用会使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。交感神经会刺激心脏,造成心跳加快、血压上升等结果。因此,若长时间处于高胰岛素的状态,血压自然居高不下。身体即是在上述的双重影响下,罹患“高血压”。
本文完 The end

本文基于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 (CC BY-NC-SA 4.0)契据,原著经周至道节选/编辑后发布于“道天地”,版权归属原作者。